平台经济绿灯清单和反垄断常态化
近年来,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,我国平台经济展现了蓬勃的增长态势。平台经济以数据驱动、平台支撑、网络协同为基本特征,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不过,为防止平台经济无序扩张,造成“大鱼吃小鱼”的现象,如何推动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尤为重要。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协同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公布的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》对平台经济竞争监管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支持。
平台经济绿灯清单的出台背景
一是平台经济滥用市场地位的情形比较普遍。近年来,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,百度、腾讯、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在电商、社交、搜索、出行、生活服务等领域明显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,具有显著优势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部分平台企业滥用市场地位对商家设置不合理限制、“二选一”等行为,限制了市场竞争、抑制了市场活力。
二是反垄断常态化监管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从全球视角看,自2007年欧盟对Microsoft裁决反垄断案件以来,IMF、OECD等国际组织对各国反垄断法规制定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,认为政府应当持续对平台企业、尤其是大型平台企业进行常态化监管,以保障市场竞争不受到垄断行为的侵蚀。
三是今年以来在平台经济领域开展的反垄断常态化监管初见成效。从4月份起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启动“二选一”反垄断立案调查,并开出182.28亿元的反垄断罚款,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至此之后,一系列的重锤砸向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,如禁止腾讯收购斗鱼,对27起平台经济领域“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集中”企业作出行政处罚,美团因“二选一”垄断行为被罚34.42亿元等,平台经济反垄断常态化执法已经起势。
平台经济绿灯清单的意义
绿灯清单即为此次出台的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》,目的是提高平台经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,让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收敛,健康发展之路愈发清晰。
一方面,净化了平台经济市场环境。近年来,我国平台经济领域出现了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,如各大互联网平台进入社区团购市场后,纷纷以“价格战”为竞争手段,通过调低商品价格,以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方式获取市场份额。对这种价格战行为的市场监管明显不够,最终导致部分平台企业通过大幅度补贴获得市场地位后,再通过整合收购对手企业,领市场份额又迅速下滑。而绿灯清单扩大了监管对象,对平台企业的价格行为、数据管理等均纳入监管,未来平台上的价格战行为将有望得到有效打击,进一步净化平台经济市场环境。
另一方面,为平台经济领域公平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。近年来部分平台企业以保护消费者权益、限制不正当竞争为名对竞争对手设置市场壁垒,如限制其进驻自己的平台发展等,在调查处置过程中,受到公平竞争法律制度较少规制与引导。而平台经济绿灯清单对平台企业的滥用市场优势地位、不正当价格行为、不正当技术手段等均有针对性的规定,为平台经济领域公平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平台经济走出完善反垄断常态化监管的展望
确保反垄断工作的体制机制顺畅形成有效监管合力。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层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细化责任分工。此外,反垄断行为工作涉及中央、地方职能部门,涉及商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、发改委等多个部门,各执法部门在反垄断执法工作中应保持协作、统一行动,提高反垄断执法成效。
把握反垄断工作执法工作效果。规范执法活动、制定执法程序规范,加大监管执法力度,是保障反垄断行政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基础。
培育行业自律氛围。支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反垄断自律规范,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公平竞争法律法规培训,加强行业自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